口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器官,口腔的功能包括咀嚼及發音。而口腔組織包含上腭、下腭、頰部、牙齦及舌頭。當中,舌頭在說話及咀嚼功能上扮演重要角色。不幸的是,大部份口腔癌原發於舌頭,因此,若能及早確診,治癒後口腔功能仍能得以保留。
口腔的構造易見及相對敏感,例如我們可以在刷牙時檢查口腔的情況,亦可在進食時發覺到口腔潰瘍或其他異樣。所以,口腔癌往往是可以及早被發現的。然而,因口腔癌跟良性口腔潰瘍十分相似,很多時候會導致延誤診斷及治療。
現時,最常見的口腔癌是「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SCC),其次是淋巴瘤和小涎腺腫瘤。大部份患上鱗狀細胞癌的病人年齡以60歲或以上的長者居多,不過近年也有年輕化的趨勢。
誘發鱗狀細胞癌的病因大多數是由於口腔黏膜受到長期慢性刺激所致,以吸煙和飲酒為最明顯的誘因。另外,時常使用濃烈的酒精漱口水、進食辛辣食物、牙齒太尖而時常令口腔受損,以及和嚼食檳榔等亦是其他的刺激因素。因台灣人愛嚼食檳榔的習慣,因此他們的口腔癌發病率十分高。
此外,有些鱗狀細胞癌是由於口腔內的黏膜病變而引致的,這稱之為「口腔癌前期病變」,當中包括扁平苔蘚、白斑和紅斑,它會出現粗糙及帶白色的黏膜,而這些不正常的黏膜應被切除,以防止病變成為癌細胞。
要注意,口腔癌的病徵包括不會癒合的口腔潰瘍,因良性口腔潰瘍一般會在2星期內有改善。因此,若口腔潰瘍的情況持續超過4星期,便要加倍小心。還有,良性口腔潰瘍與惡性潰瘍的分別是前者通常會感到非常痛楚,而後者則沒有明顯痛楚及潰瘍下,牙齦及牙腭會越來越腫脹,這些都很容易被誤以為是細菌感染而延誤確診。
最後,因為連接口腔至頸淋巴結的管道內有大量淋巴管,所以癌細胞會在早期轉移至致頸部淋巴結,此情況就像鼻咽癌一樣。口腔癌很少會轉移到頸部以外的部位,因此,治療會集中在原發位置及頸部的相關部位上。
成功的治療往往取決於病人與醫生們之間的緊密合作。隨著手術、化療藥物和放射治療的進步,大部分病人都可在繁複的治療過程後邁向正常的生活。
口腔癌治療的過程複雜,需要不同專科醫生之間的緊密合作,包括病理學家、放射科醫生、耳鼻喉科醫生、整形外科醫生和腫瘤科醫生。
治療方案有賴準確的診斷及病人癌症的期數。醫生會在病變的位置切取充足及深層的口腔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如情況許可下,懷疑病變的位置必須全部切除,以避免因檢驗出錯而把壞細胞留在體內變為癌症。
常見的口腔癌是「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SCC),但口腔有其他罕見的腫瘤需要有經驗的病理學家作正確的診斷。當病人確診後,需進行MRI掃描評估腫瘤的範圍及患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可能性。
手術切除是口腔癌的第一線療法。為確保沒有腫瘤殘留體內,外科醫生會在手術期間切除腫瘤以外最少1-2厘米的正常組織用作邊緣,及於縫合傷口前把腫瘤附近的正常組織速遞到病理學家進行急凍切片,以確保手術把腫瘤割清。
要在狹窄的口腔進行複雜的3D手術並不容易,術後病人的口腔會留下明顯缺陷,若不修補,口腔便會失去吞嚥及發音的功能。為了解決此情況,醫生會從患者身體其他部位抽取部分組織轉移到口腔,去取代被切去的組織,此重建手術名為「游離皮瓣修復手術」,例如在舌癌手術中用大腿皮瓣去重建”假舌頭”,而當腫瘤侵佔顎骨時,部份顎骨必須切除,然後用小腿腓骨皮瓣重建。另外,超過百分之十口腔癌患者會有早期頸淋巴轉移,所以醫生會進行頸淋巴清掃手術防止腫瘤擴散。
切除及重建手術需時約10小時或以上,病人術後短期內會出現進食及呼吸困難,為此可利用餵食管及氣管造口管解決上述情況(通常一星期後便可拔除)。病人在完成手術後還需進行電療及化療以清除潛在的癌細胞。完成整個療程後的首3年,病人需透過緊密的覆診,以確保病情受到控制。
此文章於15/6/2015及29/6/2015在信報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